中醫體質學首先著眼于整體生理功能的高低強弱,以陰陽學說為理論依據,歸納體質類型。
如《靈樞.通天》有體質陰陽五分法,其根據個體陰陽之氣的多少,將人分為太陰、少陰、太陽、少陽、陰陽平和5種類型,強調由于個體陰陽多少的差異,導致了個體形態結構、功能活動等生理特征和行為、性格、氣質等心理特征方面的差異。
中醫體質辨識儀廠家認為,《靈樞.行針》有體質陰陽四分法,其根據病人陰陽的偏盛偏衰,將體質分為重陽、重陽有陰、陰多陽少、陰陽和調4種類型,強調體質不同,對針剌治療的反應有遲、早、逆、劇等差異。理想的體質應是陰陽平和之質,“陰陽勻平……命曰平人”(《素問.調經論》),“陰平陽秘,精神乃治”(《素問.生氣通天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