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體質辨識儀治未病體質狀態保持健康重要基礎
中醫體質辨識儀體質辨識與“治未病”的關系偏頗體質狀態影響個體的健康狀況與疾病的易罹性和傾向性。平和體質是保持健康的重要基礎。平和體質表現為健康狀態,而病理即偏頗體質則表現為亞健康狀態[5]。國醫大師王琦教授通過總結歷代醫家經驗,結合自己多年的臨床實踐,提出了中醫“治未病”的體質“三級預防”理論,強調“治未病”的重點在于“三級預防”,契合了當代生物—心理—社會醫學的發展模式。對臨床中,易于反復發作、病情纏綿難愈的疾病(濕疹、蕁麻疹、哮喘、鼻炎等),通過辨體、辨病、辨證,分析體質在疾病發展過程中的作用,通過改善患者的特稟體質,做到疾病的“三級預防”,而不僅僅是脫離“過敏源”。
中醫體質辨識儀體質辨識與“治未病”的關系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①在預防疾病發生的過程中,可采取不同偏頗體質的精神調攝、飲食養生、起居養生等,預防易罹性疾病的發生,如氣郁質者應培養樂觀情緒,飲食宜選用具有疏肝理氣功能的食物(黃花菜、刀豆、蘿卜等),并增加戶外活動和社會交往,減少抑郁情緒的產生;②在疾病發展的過程中,可針對患者的某一偏頗體質狀態,使用藥物的偏性來糾正體質的偏性,如陽虛體質常用中藥有附子、肉桂、杜仲、鹿角膠等溫壯原陽之品,而陰虛體質常用中藥為澤瀉、桑椹、女貞子、百合、沙參等清熱養陰之品;③在疾病痊愈之時,同樣要抓住體質這個因素,逐漸改善偏頗體質,減少易罹疾病的復發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