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體質辨識儀心理亞健康辨識
亞健康是21世紀威脅人類健康的重大公共衛生問題,中醫體質辨識儀亞健康發生率為20%~75%。亞健康常分為軀體亞健康、心理亞健康和社會適應亞健康3種類型,其中以心理亞健康最為常見。本次調查發現心理亞健康占59.60%。國內相關文獻報道心理亞健康類型所占比例為57%左右。
本研究發現心理亞健康主要集中在35歲及以下的年輕人群,所占比例較高達到74.1%;在性別方面,女性更容易發生心理亞健康,所占比例達到63.0%;在學歷層次方面,心理亞健康人群集中在大專以上學歷562例(92.4%);在經濟狀況方面,主要集中在經濟一般的人群475例(78.6%)。據此得出,中醫體質辨識儀心理亞健康人群主要集中在學歷層次較高和經濟狀況一般的年輕女性群體,其原因可能在于女性的心理承受能力較男性更敏感、脆弱,同時由于經濟狀況一般,身心壓力較大等所致。
本研究發現,心理亞健康人群中偏頗體質384例(62.85%),中醫體質辨識儀且以氣虛質、陽虛質、氣郁質為主。中醫認為心理亞健康人群多憂思、抑郁,思慮過度則傷脾,脾虛氣血生化不足易表現為氣虛質,氣虛過度則傷陽出現畏寒惡風、精神倦怠等陽虛質表現;此外抑郁則氣行不暢,長期情志不暢、氣機郁滯形成憂郁脆弱、敏感多疑而表現為氣郁質。
在情緒特征方面,主要表現為焦慮、抑郁、強迫和恐懼,該4項情緒問題與軀體亞健康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而在敵對、偏執、人際關系敏感等情緒問題上,與軀體亞健康人群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相關學者認為亞健康與心理因素關系密切,中醫體質辨識儀是一種身心密切相關的心理失衡狀態,因此心理亞健康的情緒特征更加具有傾向性。國外研究認為心理亞健康與精神疲勞、亞綜合征抑郁、閾下強迫障礙、慢性疲勞綜合征等具有密切聯系,主要表現為精神緊張、焦慮不安、孤獨自卑、憂郁苦悶等。
認為心理亞健康可能會首先引發生理亞健康癥狀,進而發展為疾病。
中醫體質辨識儀心理亞健康經常被疏忽,應及時糾正,否則極易發生精神疾病,甚至引發器質性病變。改善心理亞健康狀態,中醫調治強調從整體觀念出發,使陰陽平衡,臟腑氣血失調恢復正常,除藥物治療外,食療、針灸、推拿按摩、調暢情志及中醫的一系列養生方法均有利于焦慮、抑郁等心理狀態的恢復。